放眼全球,几乎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致力于农业现代化建设,发达国家更是着眼于抢占制高点,争取引领农业现代化潮流,来看看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潮流。
美国:现代化大农场
美国,农业现代化主要是大农场模式,一个农民可以耕作上千亩土地,从飞机大面积喷洒农业,到大型机械耕种土地,农业机械化程度高。另外,美国农业擅长用转基因技术解决病虫草害问题。在一个县乃至一个州都种植单一的作物,然后通过长途运输将所生产的农产品调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。
美国农业生产高度发达且极具竞争力。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不到全国总人口的2%,却满足了3亿美国人的食物需求,并是全球谷物出口大国,究其原因在于美国搭上了现代农业的早班车。
日本:精耕细作小农业
不同于美国的大农场模式,日本的地形和农情更适合亚洲国家借鉴,日本地处东太平洋,四面环海,土壤贫瘠,平原面积狭小,多以山地为主,耕地十分有限,而且耕地比较分散。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,操作方便、成本较低的小型农业机械在日本盛行。
2003年起,日本政府开始执行“下一代农业机械紧急发展计划”。大力推行46种高性能农业机械,其中有全自动插秧机、驾驶式蔬菜耕种机、收割机、红外线烘干机、带式打包机、农药喷洒器等。
在日本,农民都是种植专业户,种草莓的都种草莓,种番茄的都种番茄,种鲜花的都种鲜花。一般农户全年只生产1~2个品种,最多不超过3个品种,而且生产的产品几乎全部为商品,农产品的商品率极高,农户收入水平超过城市家庭,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城市相差无几。
荷兰:高科技农业
荷兰,国土面积41864平方千米,只有我国重庆市的一半。但是这个欧洲小国农产品和食品出口额达292.8亿美元,仅次于美国、法国,进出口总量为世界第三,净出口为全球第一?;ɑ苌邮澜缡孜唬瓿隹谠?0亿欧元,占世界市场的43%。
荷兰农业是世界农业现代化中较为典型的案例,它的成功离不开高科技的助力。
20世纪50年代,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荷兰农业开始了它的蓬勃发展之路,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沉淀,形成了如今的高科技农业面貌,主要体现在玻璃温室农业、园艺花卉、生物防控技术、电子信息技术等方面。
据统计,荷兰玻璃温室面积达到16.5万亩,约占全世界温室总面积的1/4,西荷兰是温室最集中的地区。玻璃温室约60%用于花卉生产,40%主要用于果蔬类作物(主要是番茄、甜椒和黄瓜)生产。
除此之外,荷兰的玻璃温室环境控制方面,实现了全部自动化控制,包括光照系统、加温系统、液体肥料灌溉施肥系统、二氧化碳补充装置以及机械化采摘、监测系统等。玻璃温室全面的自动化,加上先进的知识和技术,生产出的作物非常高产,且品质很高,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也多出口其他国家。
而且,荷兰在生物防控,农作物监测等方面都应用到了高科技,这些技术帮助荷兰农业成为世界农业的佼佼者。
法国:合作社服务模式
法国自然气候条件优越,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,它是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,也是世界第二大农业食品出口国,其农业专业化与科技化程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。
很多人都觉得法国的休闲农业很成功,但根源是法国的合作社模式的健全。
有蓝皮书指出:“法国有1.3万个农业合作社,有3800家农业合作企业,90%的农民都参加了合作社?!?/p>
虽然,法国的农业合作组织形式多样,数目繁杂,但各组织均有清晰的自身职能定位,并带有半官方色彩。由于农业合作组织形式灵活,多数处在与农民交流的“第一线”,为法国农业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。
目前,农业合作社已经融入到法国农业和食品行业的产前、产中和产后的各个环节,不仅是法国农业和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而且在农业生产、农产品加工与流通、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的推广、农村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均起着决定性作用,在农业教育与培训、农业信贷与农业保险、农民社会保险等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。